【京江晚报】《年纪轻、血压低,照样有可能中风——警惕“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4-10-28 阅读:877 次

 

     明天是第9世界脑卒中日脑卒中可能是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其实就是俗称的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脑卒中对个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已成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不少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还有人觉得,只要血压正常或偏低,就不会脑卒中。这些认识到底正不正确?昨天,记者采访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明。
    
人们对于脑卒中的认识有不少误区。今年世界脑卒中日的主题就是重视中年人的卒中风险,就说明脑卒中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现今,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趋势。于明告诉记者,虽然脑卒中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但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让年轻人过早地患上脑卒中,此外,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也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与胖人相比,瘦人得脑卒中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密不可分。那么,是不是只有高血压患者才会脑卒中呢?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于明说,很多病人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立即停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此外,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也不行,不仅会使人头晕、乏力,还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应注重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脑卒中可不可以预防?对此,于明表示,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病人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视。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必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民间有种说法,认为只要每年春秋输两次液就可以预防脑卒中,这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于明强调,单靠短期静点一两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目前医院神经科门诊大部分的病人,都是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治疗脑卒中。于明提醒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要低,早晚服都可以。有些病人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于明说,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卒中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于明表示,所有脑卒中治愈后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并没有治好,因此,脑卒中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定期复查。

         (20141028日京江晚报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