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家庭识别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3-08-20 阅读:994 次

作者:儿科主任医师 卢红艳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主要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及人工喂养等因素有关。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最多。
一、病因及其识别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对于细菌感染而言,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饮食及气候改变是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饮食因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如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进食过热、过凉的食物、过早喂给大量淀粉类食品、含高果糖的果汁等;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可引起过敏性腹泻;乳糖酶或双糖酶缺乏时,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也可引起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均可引起腹泻。
    腹泻的病因不同,其大便性状不同,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初步辨别腹泻的病因。①大便呈臭鸡蛋味,多为蛋白质消化不良;②奶中糖过多,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③母亲进食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脂肪过多时,孩子大便呈灰白色,多泡沫,大便检查含脂肪球;④当换尿布动作太慢或包裹不当使腹部受凉时,可见大便发绿;⑤病毒或细菌感染时,则多见水样便(似蛋花汤样、水和便分离)或粘液脓血便。

二、症状及腹泻轻重识别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偶有恶心、呕吐。家长对宝宝有无腹泻容易判断,但重要的是辨别其腹泻的轻重,这对治疗的选择尤其重要。轻型腹泻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每日大便数次,偶有溢乳或呕吐,精神反应尚可。重型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脱水以及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症状。当婴幼儿出现以下症状时,须及时就医:①精神烦躁或萎糜、嗜睡; ②嘴唇及皮肤干燥,失去弹性;③尿量明显减少或甚至无尿;④哭时泪少或无泪;⑤囱门凹陷。

三、治疗要点
    腹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婴幼儿腹泻的家庭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饮食,继续进食:以往对宝宝腹泻,比较强调尽量少进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禁食不利于损伤肠粘膜的恢复,且在大量失水时,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宝宝腹泻时应以调整饮食为主。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代乳品。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腹泻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重视补充液体:宝宝腹泻时不但容易脱水,还会损失体内的电解质,故补充液体至关重要。最合适的补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按包装上的说明加入适量白开水,分次饮用。家庭也可用自制的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毫升加细盐1.75克,或用清洁水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煮沸,少量多次喂服。一般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每隔5~10分钟喂一次,每次1~2匙(10~20毫升),腹泻停止后即停服。
    3.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性腹泻有效,如腹泻由病毒所致,或由饮食不当引起,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4.适当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常用双岐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制剂和蒙脱石粉等。
    5.加强护理:勤换尿布,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腹部要保暖,以减轻因肠蠕动过快引起的腹痛;加强饮食卫生,注意奶具的消毒等。
    6.重型腹泻必须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