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报】《“救人是医生‘本能’,更是医德坚守” ——江大附院医护人员院外多次急救患者获市民点赞》

发布时间:2017-07-03 阅读:1117 次

京江晚报讯 医生在院外遇到突发疾病的患者,第一时间上前施救,而这一过程被围观群众通过手机记录下,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江大附院医护人员就因多次施救,意外在朋友圈“蹿红”,他们的行为获得不少点赞和转发。

       5月4日下午,江大附院普外二科主治医师张进、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侯莉以及其他13位医师乘坐高铁,赴徐州参加江苏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师资培训”。火车行进不久,一位乘客腹痛难忍,通过广播发出求助,张进、侯莉不约而同朝广播所报车厢跑去,后因车厢不通,两人等列车停靠南京南站时,跳下列车直奔患者所在车厢,共同完成问诊、查体,并观察病情变化,直至其安静平稳。与此同时,江大附院其他同行也纷纷枕戈待命,通过微信群时刻关注该乘客的安危。火车到达徐州站后,两位医生再次叮嘱患者拨打120,进行后续治疗。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能,根本没有时间多想。”回忆起一个多月前,在延安救人的一幕,江大附院急诊科主任任国庆这样说。5月13日10:20,包括任国庆在内的市直卫生计生系统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班一行,在延安梁家河地区考察学习。就在考察现场,一位老大爷突然昏迷倒地,场面十分混乱。

       紧急关头,任国庆与市医学会秘书长金跃明、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姚享利等立即上前施救,“这位老人当时是癫痫发作,整个人剧烈抽搐,而他身边的同行者采取的拽胳膊、拉腿等不当急救方法,反而容易导致骨折。”任国庆当即投入急救,同时向围观群众普及相关急救常识。经过约半小时的专业施救,这位64岁的退休老教师停止抽搐,转危为安。

       相隔不到一个月,江大附院护理部主任庄若,副主任曹松梅,护士长周筱琴、张文杰、周美云等在万里高空施救的经历同样感动了不少乘客。6月9日晚,南航CZ6972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一名旅客突然昏厥,并伴有四肢抽搐。21:40,乘务长的呼救广播惊醒了正在休息的旅客。当时,来自省红十字会、省人民医院、江大附院的医护人员,正搭乘这趟航班赶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开展援疆义诊和临床护理管理培训活动。听到广播后,医疗小组成员立刻奔赴患者身边。考虑到客舱空间狭小,人多反而影响施救,由包括周美云在内的三位医护人员留下,利用客舱医疗设备,在完成听诊、把脉、测量血压后,初步诊断是低血糖引发的昏厥。由于当时患者血压一直维持在很低的状态,随时可能有危险。为确保旅客生命安全,该航班紧急备降哈密机场,周美云、张文杰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将患者送上了救护车,才返回机舱。

    事发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医生救人的场景,并上传至微信朋友圈,一时间,引发人们对救人医生的赞赏,并呼吁对医生多些理解和尊重。市民孙女士看到朋友转发的内容后,留言力挺:“我真为咱们镇江的医生感到自豪,必须为他们多点几个赞!”市民翟先生则表示:“这种救人行为加深了公众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医生们都是好样的!”

       对于自己救人的行为收获无数点赞,这些医生无一例外表示“不值一提”,只是出于“救人的本能”。“救人的本能”,看似一句平常之言,却道出医护人员内心坚守的职业道德。从接二连三的救人事件中不难看出,这样的做法,在江大附院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行医以德为先,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从医者的必备要素,也是医院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江大附院院长陈德玉看来,救人是医生的“本能”,更是对医德的坚守,“作为医生,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看重医德的培养”。

  江大附院党委书记尹志国介绍,一直以来,该院坚持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全院职工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水平,将患者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主动服务,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2017年7月3日《京江晚报A04版》)